2011年中式装修

ysladmin 16 0

旗袍之美蕴,为何能成为中华女性美的典范象征?

旂袍在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风行中国,是世界独有的一颗灿烂宝石,在过去以苏州为中心,杭州、揚州为重点,人们常说三州(尤其苏州女性)美丽动人,其实表现在各色各款式的旗袍上,人们夸赞苏州美女美若人仙,很快上海、重庆、南京以至江苏、安徽、济南、青岛、天津、北京、哈尔滨等各大城市也普及了,所以说,旗袍中国的自豪!一颗颗明珠在中国闪辉!

一,旗袍作为中国服饰审美文化的形式美形态,就是“礼乐”文化的鲜明物化显现。

从周公旦制礼乐而至孔子的儒家学说,主要内容都是“礼乐”和“仁义”两大部分。

2011年中式装修-第1张图片-装修知识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旗袍的审美文化都符合“礼乐”的文化鲜明物化。

而作为儒家文化带给了旗袍诸多的内涵,在传统旗袍的设计中也更多的体现了,繁崛、柔腻的服饰风格,反映了中国统治阶级迂腐保守。

二,儒家中庸思想,清代传统的旗袍以温柔敦厚为美。

2011年中式装修-第2张图片-装修知识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传统旗袍造型符合中国古代的服装总特点:平稳、硬朗、单纯。其线条平直,手臂平伸后与身体的直线形成垂直的交叉,这种基础造型形式显得尤为实在和稳定。

这种造型不仅完全满足了人们心平气和的天性,同时,她又符合传统道德和人们审美意识。

几千年来,中国妇女一直受着“恪守妇道”“三从四德”的教育,标准的美女应该是:削肩、平胸、细腰、窄臀。

2011年中式装修-第3张图片-装修知识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氏三姐妹对旗袍情有独钟的原因是己经改良的旗袍更好显示出东方女性的气质和优雅。盘扣、镶边的设计风格充满东方的古典美的韵味。束腰的剪裁和恰如其份的开叉和胸围的设计让女性优美的曲线毕露,从而完美诠释了女性的柔美。

含蓄内敛是东方人审美的普通认知,旗袍做到了这一点。民国时期旗袍几近国服宋氏三姐妹可谓居功至伟。或说是三姐妹引领了当时时尚。

一管之见,不喜飘过。

首先旗袍中国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它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辞海》中有关于旗袍的注解:“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用的一种服装,两边不开衩,袖长八寸至一尺,衣服的边缘绣有彩绿。辛亥革命以后为汉族妇女所接受,并改良为:直领,右斜襟开口,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边开衩,袖口收小。”

旗袍的发展,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国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四十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经过二十世纪上半年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

为何能成为中华女性美的典范象征,个人觉得,

第一、首先这是我们中国独有的民族服装,在传统服装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且由于是我们国家传统独特的民族服装,所以在世界人民看来,穿旗袍,会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是中国人或者是华人。

第二、旗袍的演变是根据我们民族女性自身的特质,比如形体、气质、民族文化等发展而来,比较古典,在搭配上油纸伞、香扇等配饰,一手执香扇、 一手撑把油纸伞,款款的步伐,雅致的身影,古典的气韵,是东方古典美的化身。

第三、与我们国家的文化有关系。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文化神秘博大精深,搭配上我们民族的传统服饰,自然有另一番不一样的美。这是文化的底蕴。

现在的旗袍越来月让世界各国女性接受,我们的文化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有人说:女人可以***旗袍,但衣柜里不能没有一件旗袍。在王家卫的《花样年华》里,张曼玉换了23件旗袍。在李安的《色戒》里,汤唯换了27件旗袍。艺术源于生活,可见,中华女性对旗袍有多么偏爱。

实际上,旗袍从出现到现在,一共才经历百余年的历史。在这短暂的一个世纪里,旗袍经历大起大落,如今能成为国服,可见其魅力和影响力有多大。

如果非要追根溯源,旗袍应源出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袍服。满族一统游牧民族后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服饰。依照《辞海》的解释,清兵入关后实行的是八旗制度,所以旗人所穿的服饰,统称为旗袍。游牧民族擅长骑马,所以清朝之前,旗袍都以宽大为特点。入关以后,满族变身为贵族,生活安定,旗袍逐渐改良,面料多为绸缎袍面,绣满花纹,搭配“十八镶”装饰,穿起来极其华美,端庄典雅,与满族女人的贵族身份相匹配。

旗袍发展的高峰时期是在民国时期。著名的电影明星胡蝶、民国才女张爱玲以及宋氏三姐妹都是旗袍的忠实粉丝。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从北京、上海到广州、香港,全国各地掀起了旗袍热。这20年里,旗袍的样式进行了诸多改良,原有的倒大袖慢慢消失。到20世纪30年代,旗袍主流样式变为无袖旗袍,两边高开叉,腰身,贴合身材,女人的曼妙曲线凸显,并且第1次出现了肩缝和装袖,改良了胸省和腰省,甚至有垫肩。至此,此时的旗袍基本上奠定了现代旗袍的设计基础,摆脱了传统旗人袍服的旧制。

文化大革命时期,旗袍遭遇到了“灭顶之灾”,一度被认为是封建糟粕和资产阶级情调,遭到广泛的批评和***。世界范围内,除了台湾、香港以及国外的部分华人以外,几乎看不见旗袍的踪迹。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再次被刷新和洗礼,旗袍也不再是封建糟粕,逐渐重回大众视野,恢复发展。90年代开始,我国传统文化开始复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旗袍成为中国传统民族服饰的象征之一,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国际舞台,尽展东方古典女性身姿之美。此时的旗袍,细长高挑,平肩窄腰,凸显身材。除了这些传统流畅线条之外,还增加了很多时尚元素,旗袍不仅展现在国内视野,还在世界著名时装时装周上轰动全世界,旗袍受到了世界服装业的广泛关注。从90年代开始,国家领导人出访或外事活动时,领导人夫人和女性外交官,经常以一身得体旗服亮相,一次又一次的吸引世界目光。

1984年,旗袍被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的礼服。1990年北京亚运会,礼仪服装为旗袍。此后的重大赛事和会议,包括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旗袍基本上作为礼服出现在大众面前。2011年,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3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标签: 2011年中式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