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一世情深,岁月老去你能讲讲从前你生活的老城镇的故事吗?
我的回答:
是的,人随着岁月匆匆老去!而世界,身边的世界却日新月异!它们都会成为历史的记录。我也回忆一下我儿时喜欢的小镇的过去!
我出生.生活在陕南汉中汉台区北。我们家乡在七零年前,人们的生产生活类用品的交易,及文化***都在武乡镇进行活动。“说明一下,武乡镇是三国时代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的封地”。从我的家村去武乡镇,步行走小路约有八华里的路程。那时的大路小路,都是黄泥路。如有较重物流,可用牛车或人力架子车运输。
那时的武乡镇街只有老南街,老北街,老东街,西边是从天台山口南下的河坝。街也不长,一条街几分钟至十分钟就基本走到头了。但是作为街应有的功能都有。那时购物服务业,吃,住,理发,电***,医院,学校等服务都属集体性质的供销社设置和管理。行政建制区委区***公安派出所人民***武乡法庭也设在北街。由于“街”集中,我们儿童少年时代每每随大人们去“上街”玩,总觉得“武乡街”很热闹。特别热闹值得怀念的是,武乡街每年春天,农历二月十九日自古传承的“南塘农资交流会”。据说起源为座落在武乡街西边河坝南湾的“观音庙”。观音菩萨是农历二月十九日的生日。“南塘会”就是给观音菩萨做生日的庙会演变而成的。这个“南塘会”在陕南汉中盆地及山区很有名气。由于“南塘会”历时约半月之久,二月十九日正会前后,四面八方参会者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文艺类的老戏(秦腔),社火,秧歌,杂技。练摊卖功夫的,卖野药的,卖小吃的,卖玩具的应有尽有。想不到的,没见过的,稀奇古怪的层出不穷。真令小的少的兴奋欢乐不够,男的女的大的老的快乐忘返!
现如今的武乡镇变化也很大。街变多了,街道也变长,西边那条河坝也没有了。***投巨资将街面房屋装修的更象古街古风貌了,街道治理的整洁了,没有再在街道摆摊的了,街上人也少了,显的武乡古镇也冷清了!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的“南塘古会”还在传承,然而昔日的繁华热闹已不复现了!
(原创文)
小城的故事在前,我的故事在后。
我所在的小城,是老县城,有千年历史。
它古朴而陈旧。
青石路,老城门,百年老井,古官道…….
大学毕业,我留在外地工作。
年终,我骑着自行车排队4个小时买火车票。
一人在外想家呀!
人过中年,岁月不饶人,见一面就少一面了,车窗外的山光水景便黯然失色,内心长满荒草,回家的欣喜若狂就打了折扣。
离家门还有三个路口,我就忍不住取出背包最底层珍藏的钥匙,人在江湖,面目全非,舍弃了许多东西,唯独这是我与老家所保持的唯一信物,也是最后的信物。
掌心这枚意义深远的锯齿形金属片重若泰山,使风尘仆仆的我焕然一新。
讲生活过老城镇的故事,也就是故乡的故事,我想起当年居住在老城镇消防的故事。
我居住的老城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之前,消防设备非常简陋,但是,人们的消防意识却非常强,先说一下消防设备。
当时县城有一个消防队,人员有十五人左右,消防设备有两台手推式灭火车,当然还有一些像梯子、水桶、铁锹、二齿子等破坏工具。
另外,在县城的较为中心位置,矗立着一座大约十五米高的木制瞭望塔,塔的顶端上方,挂有一个大铁钟,旁边还有一台手摇式警报器。
每当值班人员发现城里哪个方位发生火情,先用手摇报警器发出信号,然后,根据发生火警的方位敲钟,钟声是按照方位确定的点数。具体是,东三、西四、南五、北六。如果人们听到大铁钟每四下一组的敲响,那么,就能判断出县城的西边失火了。这时,城内的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义务消防队,就会马上组织人员,带着水桶,铁锹和梯子等灭火工具,迅速地赶往失火地点,协助消防队开展灭火工作。
当时人们的消防意识非常强,一旦发生火情,不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消防组织纷纷赶到失火现场,就连街道的闲散人员及失火现场附近的成年人,也都拿着水桶,或者提着水赶往事发地,帮助救火。
当然,像我们这些七八岁的小孩子们,跑着赶到火场,主要是看热闹。那时,孩子们最爱看的是,消防队手压喷水车。只见四个消防队员,每两个人一组,用手握住水车的杠杆,用力地往下压,这时,只见水迅速地从帆布水管冲了出来,向着烈火喷去。
还有一些救火人员,有的冲进屋里帮助往出抢东西,有的往水车里加水,还有的上房将把杉房草扒下来,以防止火势蔓延。
尽管失火的事情过去了,人们茶余饭后,还是议论着,某某家这次失火烧了几床被子,邻居家受到了多少牵连等等。因为,那时人们居家过日子,最大的家当就是被子,如果全部烧掉了,那是最大的损失。
2022.6.5上午
标签: 70平装修效果图老楼